(Keyibest 原创)
写文章,是不是就要反复强调自己的优点或者优秀品质?
不尽然。因为“言外之意”往往会更加动人。今天我们就通过《千纸鹤》,看看 “展示”,而非“直接表达”,这个英文写作的关键原则(“Show, don’t tell”,a key principle in writing)。
先看一则美丽的故事:
有一个小女孩,手中常捧着一张薄薄的纸,专注地折着千纸鹤。常听老人讲起一个古老的传说:只要折满一千只纸鹤,便能实现一个心愿。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小女孩的心。她决定开始这漫长而美丽的旅程。
小女孩的第一只纸鹤并不完美。纸张皱巴巴的,折痕歪歪斜斜,几乎看不出那是只鸟。然而,她并没有气馁。她从家中翻出了各种各样的纸,糖果包装纸也罢,记事贴也好,大大小小,五颜六色。她坚信,无论纸张如何,只要有一颗执着的心,她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小女孩的手指渐渐变得灵巧,每一只纸鹤都变得更加精致。她不仅为自己折纸鹤,也将它们送给了那些需要鼓励的人。每一只小小的纸鹤都承载着她的祝福与希望。有时,她会折一只特别的纸鹤,纪念某个重要的日子,或者怀念某个亲人。那是一种无声的语言,却比任何言语更为深刻。
当小女孩折到第六百只纸鹤时,她的生活开始变得繁忙。学业的压力让她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坚持完成这项挑战。然而,每当她想要放弃时,手指的记忆似乎提醒着她那份最初的执着与梦想。她知道,这不仅仅是折纸的过程,更是她与自己心灵的对话。
终于,在某个夏日的午后,当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桌上时,小女孩轻轻地折好了她的第一千只纸鹤。她将这只纸鹤与其他九百九十九只一起放在了一个木制的盒子里。看着那些五彩斑斓的纸鹤,小女孩没有许愿。她笑了,因为她明白,真正的力量并不在于传说中的愿望,而在于她自己那颗坚定不移的心。千纸鹤飞舞在她的梦里,而她,早已拥有了飞翔的翅膀。

这就是 Jodie 在“Just Keep Folding” 给我们描绘的故事。这则故事是否打动了你?如果是,又因为什么呢?
“Show, don’t tell” 在中国文学中早有之
中国古典文学中,描写爱情时,一般不直白地说出口,隐藏在言外之意的情感反而比直接表达的更加动人。
《红楼梦》中,曹雪芹描写宝黛爱情:
“任凭弱水三千,我只取一瓢饮。”
这是宝玉对黛玉的爱情表白。虽然是表白,宝玉却采用了隐喻的方式。他没有说“我爱你”这样直接的语言,而是通过“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”的比喻,暗示对黛玉的独钟与专情:在广阔的世界里,他只愿意为她而活,含蓄的表达让情感更加深邃,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语言的深情。

《西厢记》里,王实甫这样描写张生对崔莺莺的思念:
“碧云天,黄叶地,秋色连波,波上寒烟翠。”
张生对崔莺莺的思念并未通过直接的情感告白来表达,而是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,将他的思念之情融入到自然的景象中。碧云、黄叶、寒烟这些意象都是苍凉的秋景,象征着张生内心的孤寂和对莺莺的无限思念。

在柳永的《雨霖铃》中,离别之情是这样描绘的:
“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”
情侣的离别场景充满着无奈和痛苦,但他们之间没有过多的言语,只有“执手相看泪眼”的默默对视。这个场景中,感情的深度正体现在“无语”之中,仿佛所有的情感都已经超越了语言的表达,化作了默默的相视与泪水。这种美,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想象空间。

同样,我们也在佳作《千纸鹤》中看到了同样的写作真谛:“展现胜于告知”——Showing rather than telling。
“要展现,不要直接说”“Show, don’t tell”
Showing rather than telling, a key principle in writing, allows readers to infer the qualities of the writer through their actions, experiences, and reflections.
“展示”而非“讲述”,是写作的一个关键原则,它允许读者通过作者的行为、经历和反思推断出作者的品质。
(一)毅力的展现
“展示”是戏剧性的——它的故事以戏剧的形式讲述。《千纸鹤》这篇文章并没有直接说作者是如何勤奋,或者坚持不懈,其主旨是通过折 1000 只纸鹤的过程来展现的。作者从失败开始——她的第一只纸鹤”“一头栽在地上”,“皱巴巴的,纸张也破了,简直是一场灾难”(“nose-diving into the ground”; “The first crane was a disastrous failure of wrinkly lines and torn paper”)。然而,她没有放弃。通过改正最初的错误,找到便利贴等替代材料,最终在很短时间内或闭上眼睛制作出一只纸鹤,读者可以很容易地推断出作者内心坚定,面对挑战坚持不懈。作者克服巨大的学业压力,最终坚持完成项目,体现了她的坚持不懈。

(二)善良与同理心的展现
本文通过细微的举动展示了作者的善良和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能力。她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把纸鹤送给朋友,还做了一只来纪念祖母的去世(文章第四段 “I have given away cranes to my friends as a pick-me-up on bad days, and I have made cranes tocommemorate people, such as the dark green crane I made the day my grandmother died. ”)。这些行为巧妙地展现了她的体贴、情感深度和同情他人的能力。作者没有说自己富有同情心——她的行动和反思清楚地说明了这她内心的善良。

(三) 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展现
《千纸鹤》这篇文章还展示了作者好奇心和愿意尝试的精神。例如,作者不只是折纸鹤;她探索了纸鹤可以折多小的极限,尝试糖果包装纸和铝箔等不同材料。这种探索和突破凸显了她的创造性思维。纸鹤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,而且反映了作者的求知欲和创新的动力。

(四)个人成长和自我意识
对通过纸鹤象征意义的反思中,《千纸鹤》作者的个人成长得以展现。千纸鹤不单单是数字上的突破;千纸鹤象征着作者的坚持、心意的表达,她在努力地从混乱中寻找自己的秩序。最终,她意识到自己不需要拜求神来实现自己的愿望,因为自己有“让事情发生的力量”(“ It turns out, I didn’t need the wish. I learned I have the power to make things happen for myself.”)。文章最后,作者实现了自我发现。在她的叙述中,读者感受到并理解了她的成长。
(五)对社区的贡献
最后,《千纸鹤》这篇文章让大学招生官看到,这位作者会为未来大学社区做出贡献。她追求长期目标、用小资源进行创新、用小动作表达善意——这一切表明,她有潜力成为一个能为新环境带来改变的人,她是有创造力和同情心的人。在她的反思中,纸鹤已经成为希望和意义的象征。有理由相信,她可以激励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丽和意义。
结论
在《千纸鹤》中我们看到了“要展现,不要直接说”“Show, don’t tell”。读者通过作者的行为、经历和反思推断出作者的品质:
(一)毅力的展现;
(二)善良与同理心的展现;
(三)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展现;
(四)个人成长和自我意识;
(五)对社区的贡献。
“Show, don’t tell”, 展现,而非直白表达,,因为“言外之意”往往会更加动人。 Jodie的《千纸鹤》成功地向读者展示了作者的品质,而非直接告诉读者结论。通过讲述她折 1000 只纸鹤的经历、失败和成功,作者展现了自己的毅力、善良、好奇心和个人成长。通过个人轶事来揭示学生性格,了解学生,这篇文章成为整体叙事的有力范例。

